網頁

9.11.14

[My Life] 公民覺醒就在這一次!?



隨著選戰的白熱化,現在幾乎所有媒體都把新聞重心放在年底大選上
尤其是台北市,畢竟是首都,又是本次選舉結果最撲朔迷離的,
話題性以及娛樂性十足
連勝文以及柯文哲的大戰搞到很多到了參選人抽號碼那天才發現原來台北市有七個人要選
然後你去問問身邊的人,我想他們可能答不出其他縣市藍綠參選人是誰
更甚,連到底哪幾個縣市要選都不知道... (其實我也是要想一下)

說真的筆者對政治不會說無感,但是就是抱著一種隔岸觀火吃雞排的心態
看哪個政治人物又說出好笑的話,實在不失為生活中的一些娛樂
不過這次比較特別的是發生幾次比較大的事件,例如餿油事件/ 學運等,
讓不少人打著這次”公民覺醒”的口號,意欲把目前的執政黨拉下來,
搞得許多鄉民熱血沸騰
可是弔詭的是,不管挺哪個候選人,如果你問支持者為什麼支持,
通常那個支持者可能都要吱吱嗚嗚半天,
或是講出來一些很難信服的理由

但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記得藍黨在還沒有成為執政黨的時候,
好像也因為綠黨總統貪污而打出公民覺醒的口號.....
難道這句話是成為在野黨就必須喊出的口號?

很多朋友問我挺誰,其實我也不知道,
有些競選人可能真的有做了很重要的事情,可是跟我無關,所以我也不清楚,
再者我是個堅信”事情總有一體兩面”的信仰者
做了對某些人有益的事情,那就表示對其他某些人一定是無益,甚至是有害的
可能候選人也只能選擇”對大多數投給我的人是有益的事情”來做
到頭來,這算不算是一種譁眾取寵!?
我這次確實是有擔任某黨的監票員,但講坦白的,那也只是因為監票員有錢拿,
而另外一黨的名額沒有給我,所以....
那我會不會去投票? 開玩笑,當然會,鄉民就是要湊熱鬧好嗎?

最後,關於上週五跟同事聊天他的神回覆,
提到台北市民調看起來是一面倒,網路上更是勝敗懸殊,看來有機會翻盤云云

同事只是冷笑一聲: 
”那些人都買不起台北的房子,請問哪來天龍國的選票?”

好吧,只能說天龍國的人跟你想的不一樣....說好的公民覺醒呢?


[My Life] 抱怨,表示你過得不夠苦

前些日子與A君吃飯提及另一朋友K君,

A君才悠悠道來K君不為太多人知的狀況,

我越聽心情越是沉重,

表現上,K君玩世不恭,對任何事情都不在乎,

原來私底下經歷了如此多難以為外人道的遭遇


A君說到最後,見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才長嘆一口氣,說曾經有一朋友說過,會抱怨,表示你日子過得還不夠苦,

當生活壓得你喘不過氣,每天被債追著跑的時候,

說真的連抱怨的時間都是沒有的

看到社會上有人成天在抱怨

司法不公,政府無能,薪水太少,老闆好摳,生活不順遂,跟另一半吵架

但是有些人卻連想這些事情的時間都沒有

明天的生計在哪裡都還不知道!


此番對談,真讓我心生慚愧,自己好手好腳有工作,

還在那邊常常抱怨樣樣不如別人,沒辦法說出國就出國,

沒辦法想花錢就花錢,沒辦法整天在臉書上炫耀,

有這種念頭實在不應該

特此留一篇警惕自己,惜福惜福!





27.9.14

[My Thought] 今日有感


周年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有錢人把錢從那些沒有甚麼錢的人手上拿過來

- 好吧! 我只是因為今年出了三次國所以已經沒錢買東西,看著雙11的到來,只能長嘆一聲!

3.9.14

[My Note] 創業家的心態


Japan.201404

最近工作不順,陷入一種低潮的情緒當中,久久無法脫身,
因為發現原因是來自於自己的心態問題
雖然這真的是最難解的,但是至少已經找到問題點


最近看一篇訪問文章,
提到不是人人都需要創業,但是確實都需要有個創業家的心態
那甚麼是創業家心態?
能解決問題
能發展新的可能性
能發行新的工作

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雖然是知道重要,但是何時能理解,該怎麼做,都是另外一回事,
在此先筆記,再用一段時間來好好消化

19.8.14

[My Thought] 今日有感


一個主管其實真的沒有義務要去了解你為什麼事情沒做好

18.8.14

[New Stuffs] 快按鈕開箱文

DSCF0406


大概從前年開始,有廠商做出耳機防塵蓋的產品,讓使用者在不使用耳機的時候阻擋一下灰塵,
最初的時候僅是一個單一材質,沒有功能的小配件
後來就有人把腦筋動到這塊上面來 :"為什麼不讓防塵蓋擁有更多功能?"
於是大概從去年中開始出現外接耳機按鍵這種產品,
在筆者印象中,第一個出來的產品是Pressy,,
因為便宜,有創意,技術簡單,
在kickstarter集資的時候一下子造成很大的轟動,
於是接下來,就是中國山寨廠商的出場了 (....)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360智鍵,小米米鍵都是類似產品

但可惜的是諸如此類的產品僅能應用在Android上,
而不能使用於iOS上面,因此iOS族群對於此類產品並沒有太多討論

筆者因為目前重心從iOS轉成Android以及iOS雙系統流
對於Android相關產品也有些著墨,
因此本次朋友詢問測試,也就一口答應下來,
這次測試的產品是其實比米鍵以及智鍵都還早上市的快按鈕


直接來看產品部分

外盒質感相當不錯,給人一種便宜但是不廉價的感覺
DSCF0409

除了產品本身之外還多了一個圈圈跟塑膠套的配件,第一次看到有點疑惑
DSCF0410

後來才發現這兩個配件真是大有學問,原來是便攜的鑰匙圈組,可以把產品直接帶著走,
又不怕拔下來的時候弄丟,這確實是一個良好的設計,
我不知道其他廠商是不是也都這樣做,但就我個人而言還蠻買單的
DSCF0415

紅米實際裝上去的樣子,第一次操作的感覺還蠻奇妙的
因為雖然知道耳機是訊號,也可以下指令
以前沒想到耳機孔也會出現一個按鈕
觸感還不錯,按壓的回饋都很明確

DSCF0416

DSCF0418


實際操作APP部分

先到Google Play下載APP,一開始還有點找不到
Screenshot_2014-08-17-00-19-35


下載下來
Screenshot_2014-08-17-00-20-00


之後插入快按鈕,在不需要開啟APP的狀況下,系統也會問你插入甚麼設備
Screenshot_2014-08-17-00-20-32


APP主畫面,坦白說設計還不差,這邊可以直接一個一個選項點進去,先選擇按一次
Screenshot_2014-08-17-00-20-48


我把按一次的選擇為拍照,下面還有一些選項可以選
因為不用開APP,所以之後偷拍很方便 
Screenshot_2014-08-17-00-20-56


兩次的我選擇電話號碼,這樣按兩下就好,人的懶惰真的可以無窮無盡...
Screenshot_2014-08-17-00-21-55


三下開手電筒功能,但是因為我的紅米本來就可以有內建APP可以開手電筒,這個功能反而變得可有可無
Screenshot_2014-08-17-00-21-04


進去她的選項內,還可以開啟更多功能,只是目前貌似還沒有開放出來
Screenshot_2014-08-17-00-21-17


用了幾天的感覺: 這個產品確實有它的市場在,因為在某些方面確實還蠻好用的,
而且我覺得反應速度算快,如果拍照,大概三秒內就可以拍好,
是一個驗證人性懶惰無極限的小配件XDDDD

或許有人會說還要拔耳機很麻煩,不過因為我現在都用藍芽耳機所以沒差,
我稍微survey一下
這是快按鈕廠商的首頁
http://www.helloklick.com/

其實網站設計做得還不錯,
也有論壇可以實際與使用者互動,但是從論壇也可以看到近幾個月來這個產品聲勢比較低落,
不管是產品較少更新或是比較沒有與使用者互動

這就是比較大的問題,雖然這個產品真的很便宜,
可能省一個早餐錢就可以買到(連先生:我們天龍人早餐都喝一杯星巴克喔!)
但是支援度不明的狀況下,可能會是有些人比較concern的點
不過要拿來當當小玩具我想是沒有問題的!

11.8.14

[My note] 本日金句



最近科技業流行一個字shipping it,我之前沒太注意,
今天才發現這真的是重量級金句

Shipping it指的是, 你的產品在給客戶之前, 你對於這個產品所付出的努力基本都是無效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表示: 產品製造出來是要被拿來使用的,如果因為一些小細節而付出太多時間,那會本末倒置; 應該是先完成這個產品的基本功能,然後趕快出貨

不過要記住, "基本功能" 
當你今天設計一台"可以飛天的汽車" 跟一台" 可以在道路上開的飛機",這兩個重點是完全不同的

[My thought] 周末有感


我這周末看到一個路人在躲昆蟲,突然浮起一個很小很無聊的疑問:

人類為什麼會懼怕活著的昆蟲,但是不懼怕死去的昆蟲,

卻在此同時懼怕死去的人類,但是不懼怕活著的人類? 不都是個Dead body?



27.7.14

[My Life] 被資訊追趕的時代


標題之所以下 "被資訊追趕的時代", 而不是 "被資訊追趕的我"
其實只是我想把大家一起拖下水而已 (笑)


大概將近一年前開始使用Feedly來追新聞rss,
一開始還沒覺得怎麼樣,但是隨著訂閱頻道增加,
加上幾次出國或是工作忙碌,幾次下來未讀文章也越來越多,
我記得最誇張的高峰是大概兩個月前,總共850篇文章未讀

這真的是瘋了

更神經的是,我那時候的想法是天呀,我居然有那麼多資訊沒有接收到


我其實已經不亂槍打鳥,不同知識的相關頻道已經縮減到一個到兩個而已,
就算是有兩個,這兩個頻道的內容也有不小的差異,而不是同樣的新聞需要看兩遍,
如果要新增一個頻道,也要把相類似的頻道給拿掉,
就算是這樣,被未讀數追著跑的日子沒有少過,這實在很恐怖,
甚至還有一堆放在save it later的文章都不敢去看他
其實想想,到底多少資訊是我們當下所需要的?
我其實也有過這個想法,而想把所有文章一次梭哈掉

但是事實上麻煩的是,哪一天我可能會用的到這個資訊,
事實上,也常有發生類似情形,我曾經看過哪篇文章的引用資訊是我需要的,
可是我找不到,甚至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
這才讓我不得不接受這種自我M的焦慮
繼續被未讀資訊給追趕
畢竟,工作是我自己選的,資訊也是我自己挑的,方法也是我自己想的
只能說,各人造業各自擔了....

[My Thought] 從104調查看現在年輕人的夢想


前一陣子104有一份調查,
講到目前台灣新鮮人心中的魅力企業是台積電,
另外針對問卷調查內的問題做了一些分析,
但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卻是下面這段分析

"年初上市的文創品牌「誠品生活」獲得新鮮人青睞度,
比其所屬的「批發零售業」平均值高出 579.7%,幅度位居所有產業之冠"


這讓我有點憂心: 台灣的未來到底會變成怎麼樣?


我記得在學運的時候,
有篇文章提出台灣未來五十年後的幾個方向變化,
第一點讓我印象深刻,這跟這篇文章的論點也是不謀而合
他提到台灣在五十年之後,不會毀滅,也不會被統一,
但是經濟能力很差,比菲律賓或是馬利共和國都還差,
但是人們雖然窮,卻是心中富足,同時這個地方人人道德標準極高,
沒有開發案,因為只要一開發財團就會被轟到亂七八糟,
因此大型企業紛紛出走,造成經濟低落
人們認為窮沒關係,可是要重環保,就算三餐只吃得起路邊攤,
但是沒有財團壓榨,沒有貪官汙吏,這樣就是對的,
心中能有小確幸這樣就好了,台灣將以治安佳觀光佳人民素質高著稱,
最重要的經濟來源為觀光產業


這樣的論點絕對不會不對,一定程度上他也暗示了台灣最有可能的方向,
加上這篇調查,我不得不認同這種發展

批發零售業其實是產值相當高的產業,
最賺錢的像是-4,全聯以及大潤發等
但是這些最賺錢的公司卻不是心嚮往這個產業的新鮮人想要進去的公司,
這點確實有點奇怪,
事實上誠品也很賺錢,但是產值利潤絕對不會高,薪水也不會高
是不是可以斷然說年輕人只想要光鮮亮麗,做一個很文青的工作,
整天把生命跟薪水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已? 我想這個講法確實也過於武斷,
但是一定程度上顯露現在年輕人的不切實際 (甚至連好高騖遠都沒有)
我自己也有過這種不切實際的階段,真正受到外面工作的洗禮之後,
明白現實以及理想的落差之大之後,自然就變得更為務實
要某些人的講法這叫做屈就,我不排斥這種講法,
但實際上,我想我的夢想跟野心到現在應該沒有小過,
不只以台灣為目標,而是以"世界"為舞台建築我的理想


現在的年輕人很喜歡文創事業,我之前看到的文章是這些年輕人都想創業,
但是問他們想創甚麼業,"咖啡店"是最普遍的創業目標,
開咖啡店很好,但是我到現在沒有看到有人說他開咖啡店是想要做出全世界第一的咖啡
或是建立比星巴克還大的經營體系
甚至做出全世界都喜歡的咖啡,讓自己咖啡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以被喝到,
導致我看到的是"有夢想,但是夢想太小"的現象
這現象讓我憂心未來的台灣會跟上述的預測相同,
我自己也不知道台灣未來會變成怎樣,但肯定的是我不想變成那樣,
因為讓我想到一個今年才剛去過的地方: 巴里島
我很想就我對那個地方的觀察在放進來講,
但一來我時間不夠寫那麼多字,二來我把兩篇甚至三篇的量放在同一篇,無法多寫一篇,
三來,東扯西扯太多重點,只會變成沒重點
因此筆僅於此告一段落


我們不缺夢想,但是要想出實踐他的方式,也必須要擴大夢想,
因為夢想太小,格局一定不會大

26.7.14

[My thought] 獨特性的價值

 
因為之前同事也有問我買表的事情,剛好回憶到這篇
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我個人而言是很買單的,尤其套用在我們做產品也是一樣,
產業內大家的規格可能也都差不多,但是為什麼人家肯買你的單,
希望買你的東西,你的獨特性在哪裡,
尤其很多高階消費者買的是你給他的感覺,不見得一定是你有提供甚麼功能
 
另一個想法是,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品牌除了自家品牌之外都有高階品牌,
例如TOYOTALEXUS, NissanInfiniti等等,
就是希望做出區隔化,以讓自己的產品賣好一點,
我們也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高階品牌毛利都比集團品牌的毛利來的高,
但是要怎麼抓出消費者到底要甚麼,真的是一個大學問,
我們現在的生活價值,已經超越了以往那種僅僅滿足需求的階段
很多時候我們買的是" 尊榮感,稀有性,認同感
這也是我一直想強調的,雖然現在的市場走向吹得好像是CP值為王,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產商的營收雖然節節高升,但是毛利卻也節節下降,
造成賣越多賠越多的狀況,這無疑跟自殺一樣
反過來看,好東西是永遠不會被埋沒的,
不一定一定要貴,也不是說就一定不強調CP值,我們拿小米跟華碩為例子
我們可以看到小米4不強調規格了,強調的是工藝,
我們可以看到華碩的Padfone S強調工藝,也強調規格以及外觀,
這能一蹴可及嗎? 不可能,這都是慢慢磨出來的經驗,因為這才是他們可以把對手拋得遠遠的作法
你做了幾年的低階濫製品(當然我也沒有說低價就是不好),突然要你去做高階,那是沒有辦法的,
因為沒有那個經驗值; 不提升自己,僅追逐毛利之戰,到頭來,
玩死的不是只有自己,而是整個產業都會被你拖下水的,害人害己,何苦呢?


 
作者: Santos100 () 看板: watch
標題: [心得] 集團化的乏味市場
時間: Sun Dec 12 09:55:55 2010
 
(這篇只是要隨便講講我對腕錶市場的一些牢騷
很沒重點  沒興趣的人可以跳過)
 
 
Rolex116660SDDS)
人類有史以來製造過最深潛的潛水錶
耐壓的程度達到了3900公尺
 
事實上
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人類
在不搭乘深海潛艇的情況之下
能到達這個深度
在我看
有買這隻手錶消費者中99%以上的人
可能連戴著它潛個390公尺都沒有(包括我)
 
但這一向就是Rolex製錶工藝的精神
雖然沒有人用得到
但是我要證明我可以做得到
 
Rolex廠家的習性一直就是如此
他們對於建造堅固耐用的腕錶
有一種極深極深的執著與癡迷
這隻DEEPSEA
就是這種精神的最佳體現
 
又比方說
大家都喜歡的Daytona
其實三眼計時誰不會做?
Daytona的特別之處就在於
Rolex硬是能把它的零件數
降到不可思議地低
以達到其可靠耐用也容易保養維修的品牌精神
 
腕表市場之所以有趣便在於此
因為各廠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堅持
各自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進行研發與精進
故在市場上便有許多許多具特色的商品
消費者的選擇
也就多了
 
從來沒有人說
大家都應該要一窩蜂去發展萬年曆陀飛輪三問錶
Rolex就從來沒有這種打算
不是因為它做不到
是因為複雜的錶
必定很難達到Rolex對於腕錶堅固耐用與維修容易的標準
 
前幾天有一個新聞
HERMES成立控股公司
目地是優先收購有意出售股分的家族成員持份
以對抗LVMH的收購
(目前LVMH已持有HERMES17%的股份)
 
個人是非常欣賞HERMES這樣的做法
因為這樣市場才會有趣
如果今天LVMH也取得了HERMES的主導權
在商業上會有怎樣的影響我不了解
但就消費者而言絕對不是好事
 
精品圈是這樣
鐘錶更是
 
在我心目中
無論Lange的錶再怎麼美機芯再怎麼優秀
(事實上真的很美 也真的很優秀)
Lange永遠比不上PP
原因很簡單
PP完全由家族獨立經營
Lange則屬於Richemont
 
任何有在看錶的人
都絕對不可能
不知道Richemont這隻超級大怪獸
 
Cartier  (卡地亞)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
Piaget  (伯爵)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A. Lange & Shne (朗格)
Jaeger-LeCoultre  (積家)
Officine Panerai   (沛納海)
International Watch Co (IWC)
Montblanc (萬寶龍)
Roger Dubuis  (豪爵)  ..........
 
以上這些品牌
全部屬於Richemont
這已經幾乎是整個腕錶市場
將近一半的版圖了
 
而另外將近一半的版圖呢
可以說就是被Swatch集團給吃下了
 
Omega
Breguet
Blancpain
Jaquet Droz
Glashtte Original
Tiffany & Co
 
以上就是Swatch集團裡比較高階的部分
低階的還有像浪琴 美度等等
 
講好聽
"集團資源共享"
講難聽
就是"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用不同的品牌賣而已"
 
於是IWC的大工程師七日鍊
定價43
我之前買的時候大概20出頭就能入手
Panerai也有1950八日鍊
因為品牌的關系就貴多了
大概沒有三十萬不可能買得到
但兩隻錶拆開來
裡面是長得完全大同小異
 
我絕對不會說
腕錶只有機芯是重要的
外型設計是不重要的
事實上我自己買錶
第一個也是一定先看外型
 
前幾天有朋友問我
他想買潛水錶
應該買Rolex116660(就是上面講過的那隻)
還是APROO Diver?
 
如果不論價格
(Diver的定價49 116660定價32
實際入手價Diver約在35 116660約在25)
Rolex的規格和技術明顯勝出
Diver的外型非常迷人
這點是不能否認的
要是我有閒錢
我也很想買
 
外型也是設計的一部分
就跟機芯也是設計的一部分一樣
能夠把外型打磨得極善盡美
也同樣是"製錶工藝"
 
Grand Seiko能把一隻指針與時標打磨得如此之精美
幾乎比我看過的95%以上的瑞士錶都更細緻
這絕對絕對稱得上是"製錶工藝"
從來沒有人規定
只有三問萬年曆陀飛輪才是
 
但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是有誠意又特別的產品
而不是基本上差不多一樣的東西
換個噱頭換個殼換個品牌
就又推出來噱錢
 
比方說
很多買錶人
都在意所謂的廠家自製機芯
意即
這顆錶裡面裝的機芯呢
是所謂的in house manufacturing
並非是使用ETA的機芯拿來改進打磨
(或甚至根本沒有做任何改進或打磨)
 
注意是否為自製機芯
這絕非出於實用性的考量
因為事實上
ETA機芯的準確度已經相當好
比方說ETA 2892 A2的準確度
已經具有COSC的標準
 
(勞屍丹頓也是裝ETA 所以之前我嘲笑它的時候
竟然有人寫信來跟我說 勞屍丹頓超準的
廢話 ETA阿 當然準)
 
但就像我一直在說的
整個機械腕錶的市場
本來就不能用實用性的角度下去解讀
因為如果你在意的是準確與實用
你應該買的是電子錶或石英錶
 
在機械錶的世界
準確只是眾多價值的其中之一
許多定價上百萬的複雜功能錶款
每天的秒差可能都高達五六秒
 
在意自製機芯
事實上其內涵所指涉的
是某一個廠家的歷史
或是某款腕錶的特色與獨一性
意即
自製機芯代表了該廠家
在研發過程當中的某個里程碑
 
而我手上戴著這隻腕錶如果是自製機芯
那麼
它跟別人的手錶不但外型不一樣
連內在
也是大不相同的
 
因此標榜自製機芯的錶款
常常都敢獅子大開口地漫天要價
也往往都有消費者願意買單
 
但目前在這種大集團"集團資源共享"的情況之下
所謂的自製機芯
在我看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
 
Cartier前陣子大張旗鼓地
宣傳他們號稱機芯自製的新系列
Calibre de Cartier
 
外型是真的非常美麗
(Cartier的外型一向都很美麗)
但自製機芯?
我就真的只有噗吃一聲
 
因為
看看它們同集團的錶廠有誰
有積家 有朗格這種一線廠
要說這枚機芯是卡地亞從無到有研發出來的
鬼才信
 
這完全是一種消費者的"感覺"
就像我對於Grand Seiko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因為我知道GS的每一個錶款
全都是它們獨立研發製造出來的
每一個零件
從錶殼 指針 到游絲都是
 
"集團資源整合"
也許真的可以提高集團的效率與收益
但就腕錶的消費者端而言
你難道忘了嗎?
我們都不是非常富有的人
會花幾十萬買一隻又一隻的腕錶
難道裡面沒有想要"跟別人的不一樣"的成份在嗎?
 
會買這種東西
在意的從來就不是效率與實用
在意的就只是那種"感覺"
 
因為這些東西
賣的本來就不只是一個"可以告訴你時間的儀器"
它賣的是"感覺"甚至是"夢想"
 
想想看PP的廣告詞
"Start you own tradition."
"You never really own a Patek Philippe.
You merely look after i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等等
你就會更明白
到底這些一隻幾十萬的腕錶
他們想要賣你
或是他們讓你以為他們想要賣你的東西
到底是甚麼
 
如果一家錶廠戮力研發
從一隻日秒差五秒以上的錶
慢慢進步成日秒差在一秒以內
再慢慢推出計時 追針年曆 萬年曆 甚至陀飛輪等等
他們的腳步可能走得蹣跚
但每一步對消費者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君不見拍賣會上常創下天價的錶款
常是"某一錶廠的第一隻某功能錶款"?
 
現在在"集團資源共享"的情況之下
上述這種情形是不太可能發生了
原因很簡單
成本效益完全不符
當任何一個品牌
都可以從集團的其它品牌身上
去學到如何製造各種腕錶的技術時
從零開始的研發
只會是一項對不起股東的決策而已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
只要我喜歡
Swatch也可以做得出陀飛輪
因為反正Breguet知道怎麼做
(會不會有人買 則是另外一回事)
 
於是
實際的狀況就變成
同屬於一集團的諸多錶廠
上下已經呈現一種垂直整合的分工模式
品牌形象經營得比較高的
我就做細一點(錶盒也大一點)
比較有被消費者所認同的歷史性廠家
我再給它塞入複雜功能好大撈一筆等等
 
這就是我說的
整個腕錶市場會越來越"無聊"的意思
因為反正買來買去
買到的都是那幾家集團的東西
缺少獨特性與原創性
這是對我們買錶人的"感覺"最大的傷害
 
牌子不一樣殼上的商標和外型不一樣
但新錶盒子打開來的味道都一樣
外盒上貼的條碼樣式也都一樣
拆開來看
常常也都長得一樣
 
就連洗油
都是一樣送到香港商歷峰集團的維修中心
一樣地付那超級貴的洗油費
(大概是洗Rolex的兩倍價)
 
我當然知道
整合分工大大有助於降低成本
但今天我是消費者耶
這樣讓我的感覺很不好
至於成本有沒有降低
那根本不是我的事吧?
 
"罐頭腕錶"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只是這裡的罐頭
隨便一個
都要賣你好幾十萬
 
我再來舉一個例子
告訴大家這種大集團
是如何扼殺品牌的特色
 
 
 
"沛納海"
近幾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超熱門品牌
也是最近超大錶面風潮的開創者
 
早期沛納海的路線很明確
它完全不走所謂的機芯發展路線
擺明了就是塞ETA靠外型取勝
(事實上P的外型真的極美
而且是那種你第一眼就會愛上的那種美)
 
早期沛納海會如此搶手
除了極具辨識度與特色的外型之外
產量極少是最主要的原因
對市場的供應遠遠小於需求
以致於當時常常是你有錢也買不到錶
常有店家溢定價販售
甚至跟其它較冷門的品牌"搭售"的情況
 
加入歷峰之後
沛納海有兩個最重大的改變
1.開始搞所謂的自製機芯與複雜功能以便大大提高售價
  (早期沛納海多半不用十萬就買得到 現在連定價低於20萬的錶都少見)
2.大量生產 然後同時還假裝產量很少  供不應求
 
Panerai如果是靠自己的力量研發與製作機芯
想要在搶眼的外型之外添加內涵
這自然不無可取之處
只是P牌所謂的自製機芯
處處都有集團老大哥(JLC VC)
的影子在
 
對消費者而言
所謂的自製機芯
只不過就是合理化他們搶劫消費者荷包的行為而已
明明我就只是想買一只看起來很漂亮很炫的沛納海
你幹麻硬要逼我掏出多好幾倍的錢
去買那顆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的自製機芯?
 
然後就像我剛說的
早年沛納海一向以供不應求著名
現在已經完全不是這種情況了
雖然店裡放的錶還是很少
但相信我
那都是假裝的
 
以我自己買沛納海的經驗
我從來沒有等任何一隻錶超過兩個禮拜
多半都是當天看小姐說
"喔 沒有貨哦 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有"之類
但過沒幾天你就會接到電話說
"X先生 您看的那隻錶有貨了 您要過來看嗎"等等
 
如果你走進腕時計或是相對論等二手錶店
更可以看到滿坑滿谷的沛納海
因此我預期
沛納海二手價崩盤的時間
已經不遠了
 
想買的人
可以再等等看
現在多半都是二手店家還在撐著不肯陪錢賣
實際上市場對沛納海
已經沒有那麼高的供給與需求差距
所以我說
崩盤只是早晚而已
(事實上 沛的二手價已經一直在慢慢下跌了)
 
前幾天一個朋友才說
"好懷念當年 一隻小沛
只要八萬元的好光景"
善哉斯言啊
 
Richemont對沛納海的策略很明顯
就是"這隻是金雞母"
所以拼命逼牠下蛋
趁現在大家對沛納海的印象還停留在前幾年的時候
能撈多少就撈多少
搞爛了就算了
 
大集團對品牌
不像家族對品牌
總是少了一點永續經營的熱情與執念
 
我想
以後大概只剩PP AP ROLEX GRAND SEIKO四家的錶
能再讓我掏錢出來了吧
(當然 這只是我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 140.112.25.140